聯系電話:
010-5637 0168-696
1月8日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,黨和出席大會并為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代表頒獎。
我司技術總陳興海與中國農業大學彭彥昆教授合作完成的“生鮮肉品質無損高通量實時光學檢測關鍵技術及應用”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。
“生鮮肉品質無損高通量實時光學檢測關鍵技術及應用”項目獲獎團隊成員包括彭彥昆(中國農業大學),黃嵐(中國農業大學),湯修映(中國農業大學),李永玉(中國農業大學),韓東海(中國農業大學),陳興海(北京卓立漢光儀器有限公司)等六人。該獎項是該項目繼斬獲“高等學校科學研究成果獎(科學技術)一等獎”后的又一國家技術大獎。
附項目簡介:
項目針對生鮮農產品品質安全的傳統檢測方法破壞樣品、檢測效率低、人為誤差大等技術瓶頸問題,從我國農產品品質安全控制機制的實際需求出發,以生鮮肉、生鮮果蔬的主要品質安全指標為對象,基于可見/近紅外光譜、多光譜、高光譜、拉曼光譜、X光及其相互融合的光學原位快速傳感技術,并與生物技術相結合,研發了生鮮農產品品質安全無損快速檢測系列共性關鍵技術,研制了原位無損、高通量快速、實時在線檢測系列實用系統裝置,進行推廣應用。項目的主要創新點為:
1. 發現了反映生鮮肉、生鮮果蔬等固態農產品品質屬性的光的散射規律,物理屬性為洛倫茲分布函數,生物屬性為岡珀茨分布函數,提出了光學散射特征參數的求取方法,闡明了光學特征參數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系;建立了果蔬多種農藥殘留種類識別及其濃度定量無損快速預測方法;提出了生鮮肉剩余貨架期的無損實時預測評估方法,解明了生鮮肉細菌總數及其貨架期的光學無損檢測機理。
2. 突破了生鮮肉質量安全參數的原位無損、高通量、實時系列共性檢測技術難點,確立了生鮮肉質量安全參數與圖譜信息之間的關系,建立了定量預測模型,并驗證了預測精度和可靠性;解決了基于可見/近紅外光譜、X光的生鮮果蔬內外部多品質參數的無損實時檢測技術瓶頸;建立了果蔬農藥殘留濃度與拉曼特征信息之間的關系及預測模型。
3. 研制了屠宰前、中、后生鮮肉質量安全的原位無損快速檢測系列裝置。包括,屠宰前肉品質等級的活體檢測裝置、屠宰中胴體品質等級原位快速檢測裝置、屠宰后生鮮肉多品質安全(水分、嫩度、色澤、新鮮度等)同時在線檢測裝置、生鮮肉細菌總數無損快速檢測裝置等;研制了生鮮果蔬品質安全的無損快速檢測裝置,包括,果蔬內外部品質檢測及分級裝置、果蔬農藥殘留的定性判別和定量預測裝置等。
該項目共形成自主知識產權100項(授權發明21項、授權實用新型17項、授權軟件著作權22項、公開發明40項),參編英文專著2部,發表論文221篇(其中SCI/EI135篇),成果鑒定/評價4項,測試報告10項。部分成果在“食品與健康”全國科普日活動、“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”等展出;被《科技日報》等重要媒體報道;獲“農產品加工業科技創新推廣成果”等。
研發的技術裝置在肉品、果蔬生產加工企業、質監部門等進行了實際應用。經過應用證實,檢測裝置性能穩定、操作方便、結果可靠,滿足生產需求。檢測速度快,及時檢出不良產品避免了售后召回;節省勞動力、提高生產率;逐一實時在線檢測,避免了人工抽樣測試的漏檢問題;不破壞樣品,減少了損失;對樣品逐一檢測分級,提升了產品附加值,具有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